如果进口铁矿石全面断供向中国出口,中国钢铁企业准备好了吗?

2021-01-14 12:44:44      点击:

国产矿山现状如何?其他国家的铁矿石是否够补缺口?中国钢企会集体趴窝还是早有布局,真到了“比拼内力”的极端情况,能否笑到最后。

种种迹象表明,留给钢企的时间不多了,而且可能性越来越高,就像一头河边吃草的“灰犀牛”,可能随时冲撞过来。不管这种风险概率有多大,做到有备无患总归没错。


  为什么会提出这个问题,原因有三

  一、世界局势复杂,贸易壁垒抬头

  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由美国挑起的贸易战也打了两年多,从全球化到各种贸易壁垒。自然灾害,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,也同样加大了这种风险可能性。

  二、华为前车之鉴,吹响各行业唢呐

  1、从华为断供芯片。看看各国表现,看看华为面临的压力,各行业提前布局的唢呐已经吹响,钢铁行业没理由装睡。

2、华为芯片被断供,虽然影响很大,但是机会也很大,如果发挥体制优势,集中力量办大事,凭着中国人的聪明才智,假以时日,在高端芯片等领域获得突破甚至弯道超车,也不是没有可能。

所以对华为的困难只是暂时的,而且是挑战更是机遇。但是铁矿石的影响却不同。

   三、自身短板多,毫无优势

  铁矿石作为基础原料,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。中国的钢铁产量占到世界的一半以上,每年钢铁产量达到10亿吨级别,所需的铁矿石简直是天文数字。


中国钢铁对进口铁矿石依存度常年维持在80%以上,其中澳大利亚约占60%,巴西占20%,如果极端情况发生,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因为各种原因不能供货,如此的巨量,想短时间内补齐缺口,几乎不可能。

解决办法无外乎几个方向:

  寻找替代国进口补充。

  加大国产矿石的开采。

  提高废钢的回炉率,减少矿石用量。

  开发新材料,替代钢铁的地位。

几个方向来看,要么杯水车薪,要么非一朝一夕之功。

钢铁作为现代工业的筋骨,对于工业建设和国家发展无疑影响巨大,相对于华为的有压力有希望;石油产业的多管齐下,多年布局;粮食产业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的红线,钢铁产业毫无优势,短板却太突出。


  说一说钢铁企业在矿石方面的现状

  1、自有矿山“聊胜于无”

  我国的铁矿石资源储量并不小,居世界第四位,但是资源禀赋不好,品位平均只有34.3%,且多元素共生,选矿成本很高。而且经过几十年的开采,有些矿山已经挖到地下三四百米,成本高,品味差,已沦为鸡肋,食之无味,弃之可惜。

而澳大利亚的矿场很多都是露天矿,揭开地皮直接装车,品位还高,都是60%以上的富矿。

  2、金贵的高炉已“吃不下粗粮”

国产矿石品味差,成本高,但是在极端情况下,还是能江湖救急的,总不至于断顿吧?但是现实情况却是,作为矿石的冶炼设备高炉,国内有很大比例,设计之初就只能使用高品味的进口铁矿石。国产矿石根本不能用,这不是将就的问题,而是“基因”自带,消化不了国产矿。

  3、话语权缺失,根本不带你玩

  全球矿石业务被力拓、必和必拓、淡水河谷等矿商垄断,缺少话语权和议价能力已是多年之痛。

  美、英、日、韩等国的钢铁企业与矿商深耕多年,利益相互捆绑,互有参股,而中国的钢铁企业像个“外来户”,处处受打压。

  近些年投资海外矿山,参与矿石投资等也多出师不利,铩羽而归。

  这是发展之痛,也是独立自主追赶的代价,没得说,但是作为钢企不得不跨过这道坎。

  为什么说时间紧迫,迹象越来越明显江寒水冷鸭先知。钢铁企业应该也嗅到了铁矿石风险的味道。在钢铁龙头宝钢中报发布交流会上,有问到两个问题,值得玩味。

  公司对未来电炉的发展趋势怎么看?是否考虑对电炉的布局(主要是指以废钢为原料的炼钢工艺,区别于以铁矿石为原料先高炉炼铁再转炉炼钢。美国比例超60%,欧洲30%,我国只有12%。)

  关于海外矿山的开发情况,以及是否有收购矿山企业计划等。

  宝钢等钢铁龙头,兼并重组大手笔明显加速,先收马钢,再并太钢,一盘大棋在布局。

   另外,不知是不是巧合,宝钢股份近日频频出现公司管理层视察矿山业务的报道。宝武集团董事长陈德容调研马钢矿业;胡望明到西藏矿业调研等。

  希望我们只是瞎猜,事情远没到我们想象的程度,钢铁企业也能平稳发展,不会面临卡脖子的问题。我们也相信中国钢铁企业掌舵人的战略眼光,提早布局,早有准备,应对一切挑战。

  增强忧患意识,但愿为时未晚矣!

 

售前QQ客服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售后QQ客服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售前旺旺客服
点这里给我发消息
售后旺旺客服
点这里给我发消息
手机网站二维码